Rudy Project |热爱不止一点点,职业医生-傅帅的骑行梦
01在众人眼里,医生是一个很神圣很专业的职业,特别是在2020中国疫情爆发之际,我们伟大的医护成为最美的逆行者,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。我们眼里的医生,多是成熟稳重,冷静客观的,但褪去白大褂,私底下的医生又有什么热爱?
今日小编特别邀请了一位职业医生,来讲述除去他本职工作之外的其他热爱;
傅医生的职业照
傅医生(人称傅帅),一位80后外科医生,从事临床医务工作十余年。
是一名泌尿外科医生,厦门市泌尿外科医师协会委员,厦门市小儿外科委员。
专业主要泌尿系统疾病和男科疾病。
手术中的傅医生
作为十余年工作经验的临床医生,平时日常工作一周两天门诊,两天手术,还要参与住院值班和会诊,基本上是连轴转。
但是,因为热爱医疗事业,累并快乐着。
是什么触动了你入坑骑行?
医务工作任务重、压力大,所以在业余时间,喜欢培养一些自己的爱好,去调节生活与工作的平衡。
2年前因为缺乏运动,体重开始上升,出现轻度脂肪肝。
内心不甘屈服,开始坚持每天在山上跑步、健身房撸铁,另外调整饮食结构,体重在2个月内瘦了20斤;
但是减重的过程很枯燥乏味;一次偶然的机会,与同学聊到单车,才发现其实骑行对于跑步来说更具乐趣和挑战性。
说做就做,直接入坑山马,一有空就带着单车到处打卡插红旗解锁新的路线,越来越喜爱有单车相伴的时光……
一年前因为开始追求速度,正式入公路车;公路车轻巧、速度快,骑行姿势也较为激进,对自己也是进一步挑战。有句话说:公路车不上锁是没有灵魂的,但是因为对锁踏缺乏认识,对于上锁后的安全心存芥蒂,所以虽然很多骑友劝说,我一直采用平踏骑行。
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骑行是?
目前印象最深的一起骑行是我们几个同学朋友一起组队骑到漳州。这也是迄今为止个人单次骑行最长距离 120km。因为是第一次较大规模骑行,我们还组织了玩航拍的朋友跟拍,一路欢声笑语,相互鼓励;回程到了最后,天色渐晚,虽然劳累,但是披着梦幻般的晚霞,吹着海风回家,那种感觉美妙不可言表。我想这就是骑行的魅力吧——征服、内心璀璨!
平常的骑行频率?在哪儿骑?
平时因为时间限制,骑行保持在每周末一次,有时间话在周中轮休的时候骑一次;最常在岛内环岛路骑行,环岛一圈在45km左右,路况较好,距离合适;当然,也是因为沿途风光旖旎,空气清新!
骑行带给你的最大改变是什么?
人之所以会进步,应该是愿意去不断挑战自己;
出于对骑行效率的要求逐渐提升,而平踏已经到了瓶颈;所以在去年底,在江小妮同学的鼓励下,开始尝试上锁;
在零基础上锁前各种查资料研究锁鞋、锁踏、锁片;
最终选择了禧玛诺的锁踏系统,也是最主流常见的系统。起初在家里扶墙练习上锁解锁,而后在小区人少的路上试着上车;
很尴尬的是,第一次就因为习惯于先停车再放脚,在一位快递小哥的诧异眼神中零速摔了。
当然,这并没有打消我的积极性,反而促进我不断形成“解锁-停车”的习惯。
一切娴熟的技巧,都来源于良好的习惯。
所以,上锁——不难的!
作为骑行达人,有哪些建议可以给刚入门的新手?
作为过来人,我一直跟身边的朋友倡导骑行这一健康、环保的运动方式;
对于刚入门的新手而言,首先要培养自己的骑行爱好,融入到自行车文化当中,爱好永远是最好的老师,也是你不断进步的动力。
运动量可以循序渐进,关键是骑行理念要正确,简单到比如自行车的调试和正确的骑行姿势等。
骑行2年,身边加入一起骑行的小伙伴越来越多,我也凭着一腔热情,帮助大家选车选装备,辅导大家少走弯路,避免运动损伤。目前有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们组成车队,都是热爱生活热爱运动的小伙伴,平时相互鼓励加油。很享受这样的生活。
除了骑行,还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吗?
2013年,出于想丰富业余文艺生活,开始接触摄影。从最初的只想拍几张漂亮的照片到后来的风光摄影和人像工作室,一发不可收拾。相机也从最初的一台60D到后期的数台全画幅、无反;镜头从最初的的18-135到后期的定焦和红圈,系统越来越全;到2017年开始玩灯…….
摄影师--傅医生
摄影工作室的初衷是人像摄影和摄影分享,2017年,在初期筹备下,自己装修、组灯,经过几个月努力,最终孵化出来。工作室成为自己一个小小的精神依托和光影世界。
傅医生的摄影工作室
摄影与骑行一样,需要不断地户外活动;开着车,背起相机和三两镜头,追寻美的瞬间,精神上很富足。户外摄影我更钟爱壮丽的山河,这么多年,走过很多地方,四川、西藏、云南、贵州、青海、江浙、闽东南……
傅医生的摄影作品
很多人问我摄影和骑行,更爱哪一项。说实话难以取舍,那么,就双修吧,毕竟它们都是互通的,都是我们身体力行去发现外在世界的美妙,都是我们努力升华而实现内心世界的璀璨。
户外骑行和室内健身最大的区别是环境,户外运动相对来说环境较为多样化,开阔的场景在运动的同时也让人心旷神怡;室内运动则较为便捷,节约时空成本。适合碎片时间锻炼。
从医学角度分析,骑行跟健身真的能增强体质吗?可否跟大家分享下?
作为医生,在工作中见惯了疾病和痛苦,愈发重视自我的健康。
这几年,从坚持有氧运动到无氧训练,从户外到室内,从减脂到增肌,各种各样的运动方式都在交错进行着。
实际上,无论那种运动,只要是动员到身体的关节和肌肉,锻炼到心肺功能,都对身体素质起到正面促进作用。
生命在于运动,这句话简单而在理。
所以,就算是在疫情这特殊期间,因为没办法长期在户外运动的话,那自己居家做做简单的有氧运动也是有必要的。
科学的运动对于我们的身体是必要的,也是完全正面的。
我们的身体就像一部发动机,需要积极有序的使用才能保持最佳状态;也需要规律的保养才能实现最长寿命。
而长期怠速或过度操劳都是有害的。
就是这样一位简简单单,勤勤恳恳坚守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的医生,因为多了一点热爱,让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情趣;
就如傅医生所言:作为医生,见过太多的疾病与痛苦;
所以,就想在这百态的人世间,活出属于自己的热爱,比如骑行,比如摄影......
最后,借由此机,祝愿每一位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,早日凯旋而归;
感谢你们拯救生命,愿山海依旧,你们也能回归日常,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多一点热爱!